质量管理-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Broken windows theory)

破窗效应简介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一种现象:一幢楼有少许窗户玻璃是破碎的,如果不及时修理好,可能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倡导及时矫正或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有点类似我国古代的智慧结晶:亡羊补牢,以及防微杜渐。

破窗效应的危害

破窗效应的理论表示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破窗的出现会诱发人的四种心理:

  1. 颓丧心理:坏了东西没人修,公共财产没人管,制度无人遵守,破坏规则不受惩罚;长此以往,对于团队、社会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以消极的情绪和言行工作和生活。
  2. 弃旧心理:既然已经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到企业内部,因为某项规章制度没有有效的执行下去就用放弃的心态去面对,那对团队管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3. 从众心理: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别人能拿,我也能拿。典型的例子就是考勤作弊行为。
  4. 投机心理:不想努力就要达到目的的心理,和从众类似,看到别人这样做当下没有“不良”后果,自己也要这么做。

软件行业的破窗效应

当bug积累到一定程度,消除每一个bug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并且由于一定程度上的bug互相影响,定位到某一个具体的bug就更加的困难。所以当bug数量到一定程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解决bug的抗拒。

软件上的破窗效应产生的原因很好理解:原本存在着质量差的代码,后来人觉得既然前人可以这么写,也没有受到任何指责或惩罚,那我也可以这么做,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座大的垃圾堆。
可惜最终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还是整个团队一起买单。

破解破窗效应

从破窗效应的描述可以看出,一是有破窗,二是没有及时修复。所以破解破窗效应的方法也就是对应的:

  1. 经营“好窗”,构建良好的环境,制定有益的规范;预防的成本永远是最低的,从根源上就有效的避免破窗的出现。
  2. 经常“护窗”,没有一项制度是没有缺陷的,需要个人、企业一起努力不断去反思完善,一旦发现了制度上的漏洞,及时修复。
  3. 及时“补窗”,也就是防微杜渐了。

在软件行业,设计合理的架构,遵守合理的代码规范,日常开发中每次提交都尽量做到比前一个版本要干净,哪怕是减少一部分重复代码,修正一个格式问题。

应用自:

MBA智库-破窗效应

质量内建七步法

文章目录
  1. 破窗效应简介
  2. 破窗效应的危害
  3. 软件行业的破窗效应
  4. 破解破窗效应
|